
【精品】心理作文集合八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作文 篇1星期四下午,老师带领我们一行九人来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以敞开我们的心灵。
刚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老师认真专心工作的办公区和为各位同学询问情况的咨询区。这间小屋被藤蔓层层环绕,就好像是在世外桃源,让人的心情顿时十分开朗和清爽。顿时,所有一切的烦恼都被人们抛之脑后。紧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宣泄区,只见一个不倒翁静静地立在那里,他的头上带着一个咧着嘴哈哈大笑的头套,正笑嘻嘻地看着我们,好像在瞧不起似的说:“如果你们能把我打倒才算是王者。”我们顿时十分豪气地戴上拳套,使出自己吃奶的力气打他。可是不管用多么大的力气暴击不倒翁,不倒翁还是能返回自己以前的位置。
这时我们都相互看了看,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时,我们看到了在墙上的字,“让心灵沭浴阳光,让快乐充满胸膛。”这时,我又想起了以前不听话,惹爸爸和妈妈生气时的各种情景,这让我觉得非常羞愧。再往过看便是涂鸦区,我们可以在这里用画笔来展现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旁边的墙上放着清水三中历届校园艺术节的照片,照片上的高年级学生精彩的表演,让我们无比震憾。转过头来又看到了放松区和游戏区,放松区的书架上摆着各位心理专家写的书籍,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而游戏区则是各类身份的小玩偶,从身份卑微的农民到权高位重的皇上的玩偶,还有消防局、法院、各类名胜古迹的建筑物。这时我们又看到了墙上的字,“关注学生心理,塑造学生人格。”最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缓缓走出心理辅导室,这时我们又看到了在老师办公区高处的字。“理解--真诚原则、发展--成长原则、启发--自助原则、鼓励--支持原则、保密--守信原则。”这可能就是老师最正常的守则吧!
心理健康是学生最重要的方面,我们也应该努力做到。
心理作文 篇2这本书是我读的理查德·怀斯曼的第二本书了。在第一本书中我就被他书中的种种实验和他的研究所吸引,甚至可以说是深深地着迷。这位被称为心理学家中的怪才,喜欢研究搞怪心理的心理学家,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在扩大我们眼界的同时,也破除了很多我们一直以来信以为真其实却是子虚乌有的看法。
这本书是作者和很多卓越心理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同作者一贯的风格一样,这本书也是在大量的实验数据中为我们呈现各种观点。任何1种结论都不是随手捏来信口胡说,而是在做出了大量的实验通过各种科学的研究所得出。当然,我认为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于仅仅只是用实验说话的这种方式,还有这些实验的研究领域。在这本书中,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些同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经常听说或者接触的事情而展开的实验调查。而更有趣的是,实验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我们常常以为的那样。因为接近性,因为独特性,所以更有趣味性。我们通常会对和自己相关联的事情更感兴趣,同时因为相关所以也更容易理解,不至于因陌生而感到一头雾水。读了那么多本书,也可以说读了那么多本好书,但是这本书却是我读的最感兴趣,读的最认真的一本,读的最完整的一本。这本书里让人有些头痛的便是里面大量的实验所提到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研究人员等等。本来读一本书能够对里面某些有用的观点记忆下来,并且经过消化咀嚼成为自己的知识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在看书的时候看见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家”的名字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然后消化殆尽,陌生的还是陌生的,这种滋味并不好受,所以,我在看书的时候还是用一边看,一边查阅资料,至少得弄明白这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到底是谁。尽管这样做会花费我大量的时间,或许付出的时间与精力还没有收获的大,但看书不就是为了了解更多和寻求心里舒畅吗。所以,这样做似乎也是值得的。但是很遗憾的是,书中所提出的陌生的名字实在是太多了,没能坚持到最后。
这本书共分为六章。每章对应1个不同的心理学:时间心理学、欺骗心理学、灵异心理学、决策心理学、幽默心理学和自私心理学。不管是哪一章节都充满趣味,并且用各种各样的实验告诉你,你所不知道的答案。时间心理学作者给我们呈现的是你的生日到底隐含着怎样的秘密。其实这一章关于的生日日期这个问题,说简单点就是在说星座的问题,生日与性格的关系也就是星座与性格的关系。占星学家说的到底准不准,这个问题到现在也一直是争议不断的。对于我来说,我就是1个很相信星座的人。每次看关于星座的陈述与测试,我都觉得太准了,尽管身边有人说那是假的,但我仍然深信不疑。对于这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作者和一些心理学家们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为了验证这个问题,艾森克和英国占星学家杰夫·梅奥联手展开了一项调查。在这次实验中有20xx多人被要求提供他们的出生日期并填写艾森克人格调查表。然而调查的结果竟然与古老的占星学传说完全吻合。这是不是就说明人的性格的确是和星座有关的呢?实验并没有结束。如果1个结论真的这么容易就得出的话,他的可信度可想而知有多高。显然,艾森克自己也对调查结果产生了怀疑,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参加调查的人事实上已经对占星学笃信不疑了。然后他又重新做了个实验。这次的实验对象是1000名孩子,他们几乎不可能听说过性格和星座之间的关系。这一次,调查结果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而且显然与古老的占星学传说毫无吻合之处。为了进1步验证生日和个性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艾森克将调查对象从孩子转到了成人,这一次,调查对象对占星学的了解程度深浅不一。
心理作文 篇3据说当你真的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而我对他的感觉就是这样。
有人觉得只有记得两个人之间所有的纪念日才能算得上是真的喜欢,但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比如我就是一个健忘的人。我也许不记得我们相识那一天,也许不记得我们牵手那一天,也许我也不记得我们彻夜长谈那一晚,也许不记得我们依偎在一起享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那一晚。但我此时此刻仍然清晰地记得你唱怪胎时的惆怅,唱为你写诗时的深情,还有你打篮球时的帅气的转身,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们相处时的每一个瞬间,你看着我脸红的模样,你第一次陪我吃饭时的小心翼翼,你鼓起勇气说出那句——我可以牵你的手么时的害羞,还有你牵起我时颤抖的手不经意间的透露出你的紧张,还有你牵着我的手漫步在校园时的那抑制不住的高兴。
这所有的一切我都能感受得到,只不过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所以当我靠在你的肩膀上听见你急剧的心跳声,我也只是暗暗地开心了下。(没有想到--没有在你面前表现出我有多么开心,竟然让你误以为我对你没有什么强烈的感觉,关于这一点我很遗憾,原谅我就是这样没心没肺啦。)
我们的开始由我提出,没想到吧,因为我的性格是根本不可能这么做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选择与你开始,也许是被你的歌声吸引,也许是被你的笑容吸引,也许是被你的自信吸 ……此处隐藏5578个字……己掌握的作文知识一衡量,他认识到“写爸爸,什么都写了,可什么也没写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账,爸爸的哪一个特点也没突出来。”这个小学生正是通过回忆、对照上匕较,发现了自己原稿的不足,产生了修改的愿望。
甲:宁老师分析得对。这个回忆、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改的愿望,产生动机,就是修改的开始,是学生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准确。
再接着,根据中心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里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没有要补充的,需要写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有没有抓住。
最后,审查语句是不是有毛病,怎样表达才更具体、更准确。
当然,这个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几步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交*的,发现问题,引起愿望以后的几步的先后顺序更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增强,心理品质的发展,这几个步骤,往往是综合的,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进行的,其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侧重点、综合交*的情况更是万象纷呈,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环节、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是重新经历了那个写作的基本过程。
拿刚才那位小学生来说,他在回忆、对照以后,第一次修改时,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认识到是“爱读书”。接着,他又对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了筛选,保留了爸爸吃饭时专心读书的事例,删去了其他内容。这一次他审视、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补、组织。
第三次修改时,小作者又一次经历了重建表象、情绪和对照。比较的过程,发现了运文表达上的不足,“写得还不太像自己的爸爸”,为了写得像,他又作了仔细观察,使自己头脑里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鲜明,在这基础上,他注意遣词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三)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条件
甲:是这样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确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须具备智力和非智力的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方面: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监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乙:也就是说,要有自改的动机,自改的意识,想改,乐于改,对吗?
甲:对!另一个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应的心智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能改,会改,善于改。
乙:看来,刚才那位小作者,这两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好。你看,他作文写好后,不但主动地读读、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觉地联想到鲁迅、陈毅反复修改诗文的典范,产生了强烈的“改”的愿望:“我一定要写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这篇作文。”修改以后,他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太像爸爸。于是,又认真回忆,再去观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改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并能逐步改好,正是因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个小学生能具备这样较强的自改意识和能力,确实是令人欣喜的。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老师们都很关心,袁老师,下一次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好!下次我们就谈谈“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儿童自改作文能力形成的特点
甲: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自改的意识逐步萌发。
甲: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教学实践说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
乙:不错,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了。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学生开始书面造句时,教师就要求他们: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修改书面语言了。
甲: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乙:这就是说,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
甲:就整体说,一般如此,但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先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让我们再谈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个特点。
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学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包括两条线:一条线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条线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讲评和有目的的修改练习。
乙:这就是说,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甲:对!有些要求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于多种因素,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说,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心理作文 篇8伴随着‘爱心你就抱抱我’欢乐的乐曲,四周一次的心理课终于到来了.看着李老师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心情也特别的高兴,都对这节课内容充满期待。
当老师说让我们做一个真情加减法,活动时,我们高兴极了,虽然不知道活动内容,但我们还是很期待,听到老师的指令,我毫不犹豫的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爸爸,妈妈,姐姐,朋友,同学。老师描绘着我们游玩的画面,我沉浸其中。当老师说道“风雨来了,你们的船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必须牺牲一个人时”我想同学没跟我的关系不是很好,所以我把同学划掉了,我看了大家一眼,发现有的笑嘻嘻的,有的很伤心,还有的都哭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就这样我失去了五个人。
老师讲到这我不笑了,哭得很伤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知道了:我们身边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离我而去,我们要关心我们的亲人,同屋,朋友,珍惜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这节课的印象很深刻,也让我知道了很多道理。